免费范文>范文大全>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更新时间: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精选9篇)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1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2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3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

  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的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上既想让他们学到知识又想让他们感到轻松有趣,所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故事、诗歌、谜语为载体来开展教学的,对孩子来说是在娱乐中学?习,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下面具体谈谈一年级孩子学数学的方法建议:

  1、接触数学,兴趣第一。

  我们接触过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华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找一位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既然刚刚接触数学,兴趣是第一位的,那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3、用一套最的教材。

  通过长期的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思维能力、智力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现已被众多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所青睐。数学?课程可以使您的孩子“开思维之窍,入解题之门”,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攀登数学的颠峰!《小学数学练习机》里就有很多好教程。

  4、从最合适的起点开始。

  刚刚接触数学,学不懂不是孩子不适合学数学,是起点不合适。举个例子:《小学数学练习机》里有很多非常好的教程,但是里面的《秘笈》中的很多知识超前于学校的课本,如果利用的不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目前导致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厌恶数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数学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数学学习更加系统。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4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91.

  其他:75比23多得多;54比49多一些;21比56少得多;37比41少一些;62与61差不多。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七巧板

  七巧板由3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个三角形(1,2,4,6,7号),1个正方形(5号),1个平行四边形(3号)。

  第五单元加与减

  1、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①整十数的加减法

  只把十位上的数进行加减,所得数字后面加零。

  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34+5=4+5+30=39。

  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75-3=5-3+70=72。

  ④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

  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31+50=30+50+1=81;64-50=60-50+4=14。

  ⑤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或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个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然后再把两个得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

  43+52=?先求3+2=5,再求40+50=90,然后90+5=95

  96-74=?先求6-4=2,再求90-70=20,然后20+2=22

  2、多几或少几

  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例如:比20多15的数是多少?列式为:20+15=35

  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例如:比76少32的数是多少?列式为:76-32=44

  第六单元加与减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算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

  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7

  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知识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 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 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 破十法 :161-9=7 个位加补数

  2.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8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篇二: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篇三: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篇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篇9

  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12-4=8  13-5=8  11-5=6

  7+8=15  6+9=15  9+7=16  8+8=16  14-6=8  15-7=8  12-6=6

  7+9=16  9+8=17  8+9=17  16-8=8  17-9=8  13-7=6

  9+9=18  11-2=9  11-4=7  14-8=6  14-9=5

  12-3=9  12-5=7  11-6=5  11-7=4

  13-6=7 12-7=5  12-8=4

  13-8=5  13-9=4

  11-8=3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请输入标题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2.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3.对于百数,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4.“多一些”:只多几个;“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少得多”:少得较多.

  例如:

  1.小芳:我拍了50下;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12下

  47下

  52下

  2.苹果有40个;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

  18个

  38个

  43个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

  45+29=74

  即:先算个位5+9=14写4进1,进的1写小一点,写在加号的下面;再算十位:4+2=6;6+1=7

  64-18=46

  即:先算个位4减8不够减,要跟十位的6借1个(必须在6的上面点一个点),14-8=6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5-1=4.(即平时作业的思路)

  2.竖式计算

  (1)要按照课本格式进行计算(进位必须写1,借必须在十位的数字上加点)

  (2)竖式计算需注意以下要点:

  ①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之间一般要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

  ②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

  ③“+”或“-”要写在下面一个数的前面;

  ④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要画得太长,也不要画得太短,刚好包住“+”“-”号和数字为宜);

  ⑤“+”时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

  “-”时,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话,必须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上一个点;

  ⑥有横式的一定不要忘记将计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

  3.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按照“秘诀”将需要的两个数字写出来;

  (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

  (3)算出答案,带上单位名称;

  (4)口头答一下(其实一年级不作要求,只是为了提前训练).

  备注:

  ①“秘诀”即:将题目中的大数写在前面,小数写在后面,目的为了防止孩子们算减法时将小数写在前面或将答案写在了前面;

  ②“关键词”:一般情况下,若是求:一共的总数、付出的钱数、原来有多少……此类题目用“+”法计算;若是求:还剩多少?卖出多少?拿走多少?借走多少?用去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此类问题用“-”法计算.

  【例1】:丽丽拿了30元钱去买水壶,一个水壶要39元钱,丽丽还差多少钱?

  常见错误:30+9=39(元)30-39=9(元)

  正确列式:39-30=9(元)

  【按照“秘诀”就不会出错,先写大数39,再写小数30.判断“-”法……】

  【例2】: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鸡蛋?

  64+6=70(个)

  【例3】:图书角一共有74本书,借走了28本,还剩多少本?

  74–28=46(本)

  “秘诀”还能解决下列问题:

  4.解决“够不够”类型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列式计算;②比较大小;③答.

  【例】一支钢笔8元,一盒水彩笔23元,带30元钱够不够?

  23+8=31(元)

  31>30

  答:不够.

  5.找规律填表类型的问题:

  ①有的横着看有规律;

  ②有的竖着看有规律;

  ③有的横着看、竖着看均有规律.

  【例1】(竖着看有规律)

  9

  11

  13

  18

  22

  27

  33

  【例2】:找出第一个方格中的秘密,再按规律在后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横着看、竖着看均有规律)

  24

  35

  18

  11

  1

  8

  9

  7

  3

  10

  8

  11

  19

  6.把3,5,7,9,11,13这六个数填在口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7.明明有18张卡片,亮亮有24张卡片,亮亮给明明张卡片后,他们俩的卡片就一样多了。

  【技巧:给他多出的一半。24-18=6(张)所以给他3张即可】

  8.注意以下两种题型的区别:

  9.按顺序算一算,填一填.

  注意:上面一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基本上没有困难;下面一题的得解题技巧是:若是从后往前算的话,必须将“+”改成“-”,将“-”改成“+”.即15+30=45,45-20=25,25+8=33,33-5=28.

  10.竖式计算中的陷阱题:

  第1题中由十位上的7-4=2可知应该是7被借走了一个,所以必须在7的上面点一个点,同时说明个位上的6不够减,即6下面的那个数字肯定比6大;

  第2题中由口+6=4可知,个位的和应该等于14,所以必须在下面写上一个进位的小“1”这样十位上的数字就可以解决了.

  第五单元元、角、分

  1.能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是:元、角、分.

  备注:虽然我们说一般情况下:多少的后面那个字就是该题的单位名称,可是如果问的是多少钱?时单位名称就不是(钱)了.

  3.熟记: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4.(1)

  ①1张5元的,可以换张1元的.

  ②1张100元的,可以换张50元的.

  ③1张100元的,可以换张10元的.

  ④1张50元的,可以换张20元的和张10元的.

  备注:此类题目的意思是20元的和10元的都必须有

  (2)1张100元=张50元=张20元=张10元=张5元=张1元.

  5.1元4角=角13角=元角

  1元6角=角15分=角分

  6.5元3角○3元5角40角○4元

  9元9角○10元76元○67元

  7.每个排球48元,小宁要买一个排球,他付的都是10元的,至少要付多少张?

  10+10+10+10=40(元)【不够】

  10+10+10+10+10=50(元)【够了】

  答:至少要付5张.

  8.买一个冰激凌要1元8角,可以怎样付?(2种不同付法)

  (1)枚1元和枚1角;

  (2)枚5角和枚1角.

  9.一本《新华字典》6元,亮亮带20元,最多可以买本.

  技巧:边写边说,6元,12元,18元,24元(超了划掉)

  10.1个冰激凌2元5角,1袋面包12元,1个汉堡10元,如果买1个冰激凌、1袋面包和1个汉堡,一共需要多少钱?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相关文章: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精选9篇)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篇1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11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那么一起看看办公室年终总...

  •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11篇)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怎么写?展望部分需要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也要提出对...

  •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10篇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怎么写?制定工作计划时要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因素,确保工作的合理分配和...

  •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要我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