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范文>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实验的报告集锦

更新时间:

实验的报告集锦(通用30篇)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1

  一、前言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不经意间,大学生活即将过半,却发现自己一直处在一个迷茫的状态,对社会上的种种状况知之甚少,甚至连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都很模糊,自己好像再用每天的学习来逃避现实。这个暑假见到了好多的朋友,有人已为人父母,有人也已开始赚钱养家,甚至自己的表弟表妹都已经有了工作或是自己创业。这给了我很大的震动,甚至有很强的挫败感。也让我好好的想了想自己的未来,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通过此次的生涯人物访谈让我收益匪浅!

  二、访谈内容

  (一)访谈一:

  1.访谈人物:刘跃,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任职于南方。

  2.访谈方式:当面访谈

  3.访谈问题:

  (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其实对我来说找到这份工作还是蛮幸运的,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

  在网上投了简历结果就被选中参加了面试,后来就顺利通过了。

  (2)我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都很看重工作经验,您面试的时候公司有提到过吗? 答:提到过,我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还有寒暑假都有去做兼职,像家教,做销售,服务员等等,也和同学帮别人设计网页。所以面试的时候对于工作经验这方面他们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其实你们大学期间也可以试着去做一些兼职,即使与专业无关,但是很能锻炼你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目前,行业内对毕业大学生的证书有硬性要求吗?

  答:不能说没有吧,英语四级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当然证书并不代表你的实际

  工作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实际运用能力。

  (4)行业内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和培训背景?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答:对我来说,因为从事工作的时间才一年,经验也不是很足,我觉得不管是

  什么学历,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自己最弱的还是实践能力,所以学习期间要注意多动手实践。其实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即使自己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试着去接受它而不是要它来适应你,进入工作时要抱着一种开放、包容、谦虚的态度慢慢学习。

  (5)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的人生价值吗?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答:老实说,这份工作没有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也刚大学毕业两年,也还算

  职场的一个新人吧,其实我最想的是自己有自己的一个软件公司,目前只是在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知识和经验,也算是在积累资本吧!家里面对我的工作挺满意的,他们就希望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4.访谈体会:

  因为该访谈人物是父母朋友的孩子,所学专业和我一样相近,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他算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有在求职的过程中感受到太大的压力,而且他在学校的成绩也非常优异,大学期间他也很努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对他的求职路打了很好的基础。或许在走出大学的那一刻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没有他那样幸运,但我们可以像他那样努力,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我的在今后的求职路上也会有所收获。良好的准备是踏入社会上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人生的重要一步,这是我最大的启发。

  (二)访谈二:

  1.访谈人物:陆先生,某软件公司经理。

  2.访谈方式:电话访谈

  3.访谈问题:

  (1)我了解到您以前是在某个软件公司工作,工作环境和工资都还不错,您为什么选择辞职并选择自己创业呢?

  答:大学毕业后我的目标是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刚开始各种条件也不是很好,

  就是为了让自己先安定下来才选择的工作,其实我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以前网络没有现在那么好,就想先积累经验和资本在想其他的。

  工作了20xx年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创业资本也足够,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这家公司。

  (2)创业过程中您觉得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其实这一路困难重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创办初期,没有任何知名

  度,与其它公司根本没有竞争力,让我很苦恼,我们就自己到别人家门敲门“推销自己”,也做了一些小广告,从帮别人修电脑开始慢慢地开始帮别人做网页,公司慢慢地有了个样子,公司网站又被别人攻击,那段时间公司的运作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损失了很多。后来通过我们自己和其他朋友的努力才恢复。那段时间让我记忆深刻。

  (3)您觉得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该怎样做?

  答:现在创业难度比我们当时大很多,现在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可是很多大学

  生却没有一个很完整可行的创业计划,他们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市场冲击,很多东西都是靠自己想当然,到了市场以后全乱了,每个方面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我觉得其实创业步进需要你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决

  断力,你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到现在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工作再创业吧!

  4.访谈体会

  该人物是我的一个叔叔,访谈之前我对他有很充分的了解,他的公司在我们家乡已是小有名气,一直很崇拜他。通过这次访谈让我看到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汗水,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荆棘丛生的,再踏上这条路之前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并做好一切困难的准备,世界上没有绝对理想的事情,必须学会面对现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要去克服。端正自己的态度,未来的道路总是困难重重,正确的态度将有助我们去扫除困难。人际关系是我们一笔重要的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我们扩张人脉网络,也有益与塑造个人品质。

  (三)访谈三:

  1.访谈人物:纳鹏举 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就读专业通信工程

  2.访谈方式:QQ聊天。

  3.访谈问题:

  (1)你为什么不本科毕业就就业而要选择考研?

  答:虽然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好的,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

  不够,也许并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想多学习专业知识,以后

  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我选择了考研。

  (2)你觉得考研需要做那些准备?

  答:首先我还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大学,根据大学对该专业要求考

  试的科目进行充分的复习和准备,这其中也有一些我们平常学习没有

  作为重点的只是,所以除了复习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并且我还报

  了一个培训班,因为那些老师也是比较有经验的。

  (3)你觉得考相关专业必须具有那些能力?

  答: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信通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4)问:你对你想考取得学校有哪些了解?

  答:我想考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它在全国该专业的排名在前10位,该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4.访谈体会

  生涯计划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过程中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与价值系统使其和实际环境的需求结合,访谈人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选择考研,加强晚上自己的能力后再进行就业,这不仅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无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这个访谈都为我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三、访谈总结

  有人把大学比作一座象牙塔,我们进入了这里,享受着它所带来的一切,但总有一天要走出来,想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一份稳定的工作必不可少,然而,无数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走进社会,在应聘求职甚至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方面,都觉的迷茫,面对汹涌的社会大潮不知所措。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在大学期间,他们心中并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清晰明朗的、可量化的打算。

  职场就如同战场,不需要弱者!为此我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各种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成功的人的故事并向他们学习。要多学会做人的方法并多花一些心思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要多交益友,向其好好学习,取对方指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当今社会人们很看重实践能力

  和工作经验,在大学期间,我要学着去做一些兼职,不仅能让自己多多接触社会,还能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多多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此次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种获取职业信息的有效渠道,帮助我了解了的真实的社会就业现状,以及一些特殊信息,如潜在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以及工作者应具心态,等新颖信息。这些信息让我意识到了找到好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有助于我及时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为将来的竞争与就业垫好基石。

  每个人都满怀憧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理想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社会现状,尊重客观规律,择业前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保持电路平顶抽样S1自然抽样A-out抽样脉冲抽样输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号源被抽样信号抗混叠滤波器抽样电路编码输入译码输出FIR/IIR3#信源编译码模块FPGA数字滤波

  图1-1抽样定理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

  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

  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5(LPF-In)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LPF-oUT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

  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4)用频谱的角度验证抽样定理(选做):用示波器频谱功能观测并记录被抽样信号MUSIc和抽样输出频谱。以100Hz的步进减小抽样脉冲的频率,观测抽样输出以及恢复信号的频谱。(注意:示波器需要用250kSa/s采样率(即每秒采样点为250K),FFT缩放调节为×10)。

  注:通过观测频谱可以看到当抽样脉冲小于2倍被抽样信号频率时,信号会产生混叠。

  实验项目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分别观测和绘制抗混叠低通滤波和fir数字滤波的幅频特性曲线,并比较抽样信号经这两种滤波器后的恢复效果,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测试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5(LPF-In)将信号送入模拟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模块,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和【输出频率】,通过调节相应旋钮,使A-oUT

  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LPF-oUT3#。以100Hz步进减小A-oUTLPF-oUT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oUT频率/Hz 5K … 4.5K … 3.4K … 3.0K … 2、测试fir数字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观测并记录

  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fir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译码输出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码输出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_out的频率/Hz 5K … 4K … 3K … 2K ...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观测并记录译

  由上述表格数据,画出fir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思考:对于3KHz低通滤波器,为了更好的画出幅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如何调整信号源输入频率的步进值大小?

  3、分别利用上述两个滤波器对被抽样信号进行恢复,比较被抽样信号恢复效果。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送入FIR数字低通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对比观测不同滤波器的信号恢复效果: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LPF-oUT3#和译码输出3#,以100Hz步进减小抽样时钟A-oUT的输出频率,对比观测模拟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在不同抽样频率下信号恢复的效果。(频率步进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行设置。)思考:不同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恢复有何影响?实验项目三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别观测抽样信号经fir滤波和iir滤波后的恢复失真情况,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观察被抽样信号经过fir低通滤波器与iir低通滤波器后,所恢复信号的频谱。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a、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b、观测信号经i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I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c、探讨被抽样信号经不同滤波器恢复的频谱和时域波形:

  被抽样信号与经过滤波器后恢复的信号之间的频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否就是说原始信号能够不失真的恢复出来?用示波器分别观测fir滤波恢复和iir滤波恢复情况下,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波形不一致,是失真呢?还是有相位的平移呢?如果相位有平移,观测并计算相位移动时间。

  2、观测相频特性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使源信号进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

  (3)此时系统初始实验状态为: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对比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的相频特性: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为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以100Hz步进减小A-oUT输出频率,用示波器对比观测A-oUT控&信号源主和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相频特性测量就是改变信号的频率,测输出信号的延时(时域上观测)。记入如下表格:

  A-oUT的频率/Hz被抽样信号与恢复信号的相位延时/ms 3.5K 3.4K 3.3K ...

  五、实验报告

  1、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2、绘出所做实验的电路、仪表连接调测图。并列出所测各点的波形、频率、电压等有关数据,对所测数据做简要分析说明。必要时借助于计算公式及推导。

  3、分析以下问题: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如何影响抽样恢复信号的?简述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答: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于源信号谱中最高频率fn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输出端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新号。当抽样频率小于2倍的原新号的最高频率即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叠现象,从发生混叠后的频谱中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从而导致失真。

  平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

  部不随信号变化。实际应用中是采用抽样保持电路来实现的。

  自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部随信号幅度变化。用周期性脉冲序列与信号相乘就可以实现。

  4、思考一下,实验步骤中采用3K+1K正弦合成波作为被抽样信号,而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在实验过程中波形变化的观测上有什么区别?对抽样定理理论和实际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观测波形变化时更稳定。使抽样定理理论的验证结果更可靠。

  实验步骤: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

  档位,用示波器观测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3

  一、实验目的

  1.对等网的网络连通性的检查、测试与必要的故障排除

  2.组建家庭网络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局域网的工作模式

  2.对等网

  3.主从网

  4.对等网的规模

  三、使用仪器、材料

  计算机(server 20xx vmvare虚拟机、 xp系统)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ip地址的设定

  2.虚拟机的安装于使用

  3.网桥的连接设置

  4.防火墙的关闭

  5.Guest的权限启用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1)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附件”∣“通讯”∣“网络安装向导”命令,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一对话框

  (2)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使用该向导对话框可实现的功能,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二对话框,如图13.33所示。

  (3)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进行网络连接,用户需做好准备工作,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三对话框,如图13.34所示。

  (4)该向导对话框中有三个选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本例选择“其他”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四对话框,如图13.35所示。

  (5)该向导对话框中有“这台计算机直接或通过网络集线器连接到Internet。我的网

  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也通过这个方式连接到Internet。”、“这台计算机直接连接到Internet。我还没有网络。”和“这台计算机属于一个没有Internet连接的网络。”三个选项。用户可选择“这台计算机属于一个没有Internet连接的网络”选项。

  (6)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五对话框,如图13.36所示。

  (7)在该向导对话框中的“计算机描述”文本框中输入该计算机的描述信息;在“计

  算机名”文本框中输入该计算机的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六对话框,如图13.37所示。

  (8)在“工作组名”文本框中输入组建的工作组的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七对话框,如图13.38所示。

  (9)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该网络设置的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八对话框,如图13.39所示。

  (10)该向导对话框即开始配置网络,配置完毕后,将弹出“网络安装向导”之九对话框,如图13.40所示。

  六、实验结果成败及原因分析

  1.Ping虚拟机的xp与server20xx(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 | 192.168.1.2)

  配置的时候虚拟机必须选择设置(setting成为网桥连接并且关闭主机与虚拟机的防火墙方能连接成功)

  2.进行虚拟机与本机进行文件共享

  首先设置xp的guest用户启用否则只能单向共享(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用户--guest启用)

  七、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①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关键:

  1.虚拟机的网桥连接设置

  2.防火墙的关闭

  3.Guest用户的启用

  4.Ip地址的设定

  ②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事先了解IP地址的相关知识。

  八、实验问题回答

  1.在对等网中,除了文件与目录的共享外,是否其他的资源如打印机也可共享?答:可以。

  2.网络中的资源共享,是否意味着不受限的访问?

  答:不是

  3.分析和评价对等网的优劣。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4

  [摘要]大学物理力学中涉及许多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例如非线性问题,对其手工求解较为复杂,而MATLAB语言正是处理非线性问题的很好工具,既能进行数值求解,又能绘制有关曲线,非常方便实用。另外,利用其可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加深理解,同样可以培养应用能力。

  [关键词]力学 重力场 阻尼振动 MATLAB语言 图形绘制

  一、问题的提出

  MATLAB 语言是当今国际上科学界(尤其是自动控制领域)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活力的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科学运算、灵活的程序设计流程、高质量的图形可视化与界面设计、便捷的与其他程序和语言接口的功能。MATLAB 语言在各国高校与研究单位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一种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图形处理等多种功能……

  二、重力场中小球落点问题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到解决落体运动的方程:

  d2ym2mg(1) dt

  例:一弹性球,初始高度 h=10m,向上初速度 v0=15m/s, 与地相碰的速度衰减系数 k=0.8,计算任意时刻球的速度和位置。

  分析:用传统计算方法解决时我们需要列出传统方程,

  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这样的计算不仅繁琐费时,而且没有图示很难给以直观的感受,现在我们用MATLAB语言来对此例题做以下解析:

  MATLAB程序如下:

  clear all %有衰减弹性小球运动程序

  v0=15; h=10; %初速度、高度

  g=-9.8; k=0.8; % 重力加速度 衰减系数

  通过以上程序对小球落地速度、位置以及运动过程的坐标描述,我们就会发现其在此

  类问题中直观的表述,那么现在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三、解决阻尼振动与受迫震动图像问题

  1、阻尼振动方程

  红线—简谐振动,蓝线22的阻尼振动,绿线202的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周期

  比自由振动要长,当20.9902时,振幅按指数迅速缩减。

  四、结论

  从以上利用MATLAB语言对3种基本力学模型的分析我们不难的出以下结论:

  五、课程体会

  经过一学期紧张而有序的课程学习,在忙碌之余也得到了颇多的收获。我深深体会到MATLAB语言相对于同类程序语言更方便更简洁易懂,……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马文蔚.物理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说明:

  1.页面为A4,页边距上下均为2.5厘米,左右均为2.2厘米。

  2.行距为单倍行距。

  3.页码不显示首页。

  4.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5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Q=αA△tm

  式中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Q=U2/R式中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1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

  3、视盅

  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

  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60.8238—44.0529nD式中。——料液的质量分数;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④测定全回流情况下的单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时间,待该塔操作参数稳定后,即可在塔顶、塔釜及相邻两块塔板上取样,用阿贝折光仪进行分析,测取数据(重复2~3次),并记录各操作参数。

  ⑤实验完毕后,停止加料,关闭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待一段时间后(视镜内无料液时),切断塔顶冷凝器及釜液冷却器的供水,切断电源,清理现场。

  五、报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③结合精馏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①塔顶:nD1=1.3597,nD2=1.3599;塔釜:nD1=1.3778,nD2=1.3779

  nD1=1.3658,nD2=1.3658;nD1=1.3678,nD2=1.3681。

  ②第四块板:第五块板:

  (2)数据处理

  ①由附录查得101.325kPa下乙醇—正丙醇t—x—y关系:

  表1: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p=101.325kPa)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相组成x气相组成y沸点/℃ 0 、0.126 、0.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44 、1.0

  0 、0.240 、0.318 、0.33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97.16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9、 78.38

  乙醇沸点:78.38℃,丙醇沸点:97.16℃。纯溶质(溶剂)折光率原始数据

  纯物质冰乙醇正丙醇

  折光率

  1.3581 、1.3579 、1.3809、 1.3805

  均值1.3580 、1.3807

  回归方程:

  由质量分数m=A—BnD代入m1=1 nD1=1.3580与m2=0 nD2=1.3807得=60.8238—44.0529nD ① ②原始数据处理:

  表2:原始数据处理

  名称

  塔顶塔釜第4块板第5块板

  折光率nD

  1.3597 、1.3778 、1.3658 、1.3678

  折光率nD

  1.3599 、1.3779 、1.3658、 1.3681

  平均折光率nD质量分数ω摩尔分数x

  1.3598 、1.37785 、1.3658 、1.36795

  0.9207、 0.1255 、0.6563、 0.5616

  0.9380 、0.1577 、0.7136、 0.6256

  以塔顶数据为例进行数据处理:

  DnD1.nD2

  1.3597.1.3599

  1.3598

  将平均折光率带入①式

  60.8238.44.0529nD.60.8238.44.0529.1.3598.0.9207

  0.9207

  x...0.9380

  1—0.92071—0.9207

  乙醇。正丙醇4660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乙醇

  参见乙醇—丙醇平衡数据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线,全回流条件下操作线方程为y=x,具体作图如下所示(塔顶组成,塔釜组成):

  图2:乙醇—正丙醇平衡线与操作线图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由图解法可知,理论塔板数为6。2块(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为E。

  第5块板的入板液相浓度x4=0。7136,出板组成x5=0。6256

  由y5=x4=0。7136查图2中乙醇和正丙醇相平衡图,得x5=0。5490N6。2.100%。。100%。77。5%N总8

  则第5块板单板效率Em1,5。

  0。7136。0。6256

  。100%。53。46%

  0。7136。0。5490

  七、误差分析及结果讨论

  1。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误差:测定折光率时溶质组分有所挥发造成数据误差

  (2)数据处理误差:使用手绘作图法求取理论塔板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尤其是在求取x5=0。5490时,直接在图上寻找对应点,误差较大。

  (3)折光仪和精馏塔自身存在的系统误差。

  2。结果讨论:

  此次实验测得的全塔效率为77。5%,单板效率为53。46%,全回流操作稳定,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较为合理。

  八、思考题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

  答:a、冷凝后的液体全部回流至塔内,这称作全回流。简单来说,就是塔顶蒸汽冷凝后全部又回到了塔中继续精馏。

  b、D=0,实际生产是没有意义的,但一般生产之前精馏塔都要进行全回流操作,因为刚开始精馏时,塔顶的产品还不合格,而且让气液充分接触,使精馏塔尽快稳定、平衡。

  U2

  Qq。r R c、要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利用公式,其中塔釜的加热电压和电阻已知,查出相变焓,则可以求出汽化量q,则有在全回流下L=V=q。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6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xx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7

  学 院: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掌握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所在企业要求落实组织架构,科学配置组织资源,为制定科学人力资源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2、内容及要求

  内容:学生分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人力资源经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建立一个企业(实际或虚拟企业)。由人力资源经理和人事专员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工作分析和人事设置模块的操作。

  要求:掌握部门设置、职位设置、工作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由扮演人力资源经理角色的学生担任组长,登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入组长控制台,设置企业基本信息,并为组员分配角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负责对本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在部门设置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添加“职位”,明确各职位的所属部门、直接上级职位、工作目标、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工作责任、任职资格等信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设定的职位进行全面管理,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实验前,老师后台设定完成了分组和用户设定,我们被分配为第F组。 开始试验:

  1.登陆系统,登陆后,进入个人控制台,登入组长控制平台,可进行设置。首先进行企业资料设置。点设定按钮,输入公司基本信息,点设定完成。

  2.设定学生的角色。进入组控制台,对每个学生的角色进行设置,可查看到学生的角色。

  3.如果没有设置,则点设置,系统内置了七个角色,一般设置时,组长为A,设置为人力资源经理角色,设置了人力资源经理后,即可以自己在系统中的帐户登陆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具备最大权限。B、C、D分别扮演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并由人力资源经理分配权限。

  4.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

  5.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

  6.给已经存在的相关部门设置相应的职位。进入职位设置,可看到所有的职位信息。

  7.点“添加职位”,进入职位添加页面,参照附件的数据,输入职位名称及所属部门等信息,完成后点“提交”录入相关职位信息。

  8.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8

  一、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可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

  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

  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

  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液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实验程序计数步骤: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计算方法:

  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9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实验的报告集锦 篇10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单摆实验报告五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


实验的报告集锦相关文章:

实验的报告集锦

实验的报告集锦(通用30篇)实验的报告集锦篇1一、前言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不经意间,大学生活即将过半,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