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范文>范文大全>节日庆典>中秋节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更新时间: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精选7篇)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1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一轮皎洁的中秋皓月,在人们尽情地享受尽了其独特的诗情画意外,不免也会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淡淡的伤感。这到使我想起了那个月宫孤栖的嫦娥,那一个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据说在上古时期,天上有着十个太阳,灼热的阳光把土地都烤焦了。人们无法生活。爱民如子的尧祈求天帝帝俊救民于水火。可这十个太阳都是帝俊的儿子,帝俊当然不愿意处治他们。但他看到如果再这样让这些儿子胡闹下去,地球上的生物从此就会全部绝种,权衡再三,还是派神箭手羿到人间去解决这些问题。羿接到命令后,就带着妻子嫦娥一同下凡,并把九个太阳射了下来,解决了人间的疾苦。但这也同时惹怒了太阳的父皇帝俊,结果是将羿贬到人间,不许再返天庭。美丽女神嫦娥也受了无故的牵连,陪同羿经历着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羿为了阻止死神的脚步和消除对嫦娥歉疚的心理,历尽千辛万苦,到西方的昆仑山上找到西王母,求的不死之药,并带回家让嫦娥保管,待到规定的良辰吉日夫妇同吃后再返天庭。但嫦娥因受羿牵连而不能回到天庭,所以对丈夫多少产生了些怨恨,后来又听说羿与河伯的妻子宓妃有过不正当的关系,一气之下,在中秋月夜,趁羿不在家时独自把灵药吃掉。此时,嫦娥就觉着她的身体轻盈无比,而且如生着翅膀般地离开地面向天上飞去。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2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有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那么,为什么在一年中,唯有中秋节的月亮如此呢?我想,这至少与中秋时节的气候多少有点关系。年到中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空气变的透明起来,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在我国古代,中秋赏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我翻阅了许多古书,最早的可能算是《礼记。祭义》篇里所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孔颖达

  疏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祭日于东,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乡夕之时,是为内。”可知古人在秋分时节于西方祭月之礼俗。《周礼。春官》中正是《礼记》所言“秋分祭月”的原因?不正是相沿至今的中秋赏月风俗的起源吗? 

    中秋节做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为什么叫中秋呢,据宋朝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又说:“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这良夜美景,历代诗人学者曾引发过多少感慨啊?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月出》的情诗。每一章头一句分别以“月出皎兮”,“月出皓”,“月出照兮”来描写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轻柔缥缈的美人引起了一位男子的强烈倾慕与不安。比起太阳来,月亮变的含蓄,皎洁,充满温柔,它一直是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然而,同样是一轮圆月,由于人的心境不同,千百年来,人们曾谱写过许多动人的篇章。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友人之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切地点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思。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已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苍凉的故都,抚今思昔,能不伤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一个月夜花间独酌者的寂静气氛。反映出诗人被宦官权臣排斥打击的孤寂苦闷的心情。还有明朝李攀龙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则描写出了一轮边塞明月和征人思乡的情结。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4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5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作“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6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__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__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篇7

  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后人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意为:全家团圆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后羿与嫦娥可以团圆。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相关文章: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

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精选7篇)中秋节由来简介盘点中秋文化篇1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七夕情人节的活动方案策划
    七夕情人节的活动方案策划

    七夕情人节的活动方案策划(优秀9篇)七夕情人节的活动方案策划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七...

  • 世界无烟日小学班会教案
    世界无烟日小学班会教案

    世界无烟日小学班会教案模板5篇创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为了提高师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组织广大师生学习禁烟法规。下面是小编...

  • 端午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

  • 端午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端午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端午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5篇】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