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精选11篇)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朋友,离“飞来石”不远,就是著名的“白司马花径”。现在,我们要去“白司马花径”游览。
“白司马”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要说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知道的人就太多了,白司马就是白居易,“司马”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就是今天九江的官职,白司马花径与白居易有紧密的联系。
啊,看,一个多么美丽的湖出现在我们面前,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如琴湖”,她的形状很象一把提琴,美国一位记者就写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小提琴镶嵌在庐山的怀抱中。湖的名字还有另一重含义,清澈的泉水从青山、密林中淌来,汨汨流淌的声音清脆动听,如同琴声一般,湖旁的石块上就刻有“如琴可听”4个大字。如琴湖真美,有了湖,环湖的青山就显得更加雄伟,更加精神;有了山,湖水才显得更加妩媚,更加娇柔。山水相依,就象阴和阳一样不可分离。如琴湖建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它是白司马花径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琴湖与第四纪冰川也有密切关系,飞来石是冰川运动的产物,如琴湖也是冰川运动的产物,蓄水的巨大凹地地质学上叫做“冰窖”,是储冰的地方,冰雪融化后,便形成了巨大的凹地。
现在我们来看花径石门。石门横额刻着“花径”两个大字,两边石柱上刻着:“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右边石柱上一侧还刻有“白乐天咏桃花处”。这座石门建于,是由题写横额、对联的李凤高和著名诗人陈三立等人筹资兴建的,和石门一起修建的还有花径亭、景白亭。这一组建筑初步奠定了“白司马花径”这个著名景点的基础。
我们先来说说白居易在此咏桃花、写诗的故事。白居易是公元820xx年被贬到九江来司马的。在此之前,他在京城长安陪伴皇帝的太子读书,向太子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当时唐朝已处衰败时期,宦官专权,统治十分黑暗残暴。820xx年元月的一天早上,上朝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分别被人刺死、刺伤,朝野震惊。白居易当时是“东宫宫官”,按朝规是不许过问朝廷之事的,但他按捺不住极度的悲愤,当即向皇帝上书,要求立即追捕凶手,严查幕后指使人。早就对白居易喜欢仗义执言极为不满的宦官抓住这个把柄,向皇帝进谗言,说朝廷大臣们尚未上书,他这个明文规定不许过问朝政的人倒先来上书,是明显的对朝规的蔑视,也就是对皇帝的不尊。皇帝大怒,当即下旨,将白居易贬为江夏刺史,逐出京城。皇帝还不消怒,又追加圣旨,将还在路途中的白居易再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司马”是个毫无实权的小官。
白居易在江州,心情十分郁闷。第二年的初夏时节,他上庐山游览,住在大林寺,大林寺就在如琴湖的旁边,现在已毁坏了。他看见大林寺旁的山坡上,一大片桃花刚刚盛开,十分美丽,而此时,山脚下的春花早已凋谢了。白居易又惊又喜,不由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通过山下春花已尽、山上桃花刚刚盛开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埋怨山下春天走得太快、没想到在庐山又遇见春天的喜悦心情。
白居易咏庐山桃花诗很快流传开来,很多人慕名前来庐山大林寺欣赏桃花,这里也慢慢被人叫做“白司马花径”。清朝诗人查慎行公元1698年上庐山游览,在游记中写道:“上大林寺,乐天先生曾游此见桃花,今犹称白司马花径”。由此
白司马花径的重新兴旺,和一块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被发现有密切关系,这块巨石现在收到精心保护。现在我们去看这块石刻,再接着讲花径的故事。
我们现在来到花径亭,亭子底部就是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5月的一天,在庐山居住的文人李凤高与朋友一行在此游览,发现路旁一块被石工挖出的巨石上有字,马上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是“花径”两个正楷大字,可惜边款已被毁坏,无法确定题刻者是谁。李凤高请来居住在庐山的大诗人陈三立、大学者吴宗慈等人一起商讨,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白居易的手迹,也可能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在此赏花吟诗而题刻的,不管哪种结论,都与白居易有紧密关系。他们立刻筹资将这块石刻买下,并在石刻上建亭加以保护,还在旁边建了一座景白亭,亭前立有石碑,碑文由陈三立撰写,吴宗慈书写,详细记述“花径”石刻被发现、众人筹资建亭、重振白司马花径的过程,并在路口建了石门。至此,冷落已久的白司马花径又逐渐兴旺起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巨资对白司马花径重新进行规划、整修,建立了花卉区、岩石园、花房、桃林等,使白司马花径成了庐山一个游人必至的著名景点。1987年,又新建了白居易草堂,草堂内陈列着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图片及字画,并在草堂前立了白居易塑像,使花径公园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后人对白居易在九江、庐山贬居三年生活的了解,更好地表达和寄托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追思和怀念。
庐山的桃花引出了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又造就了一个著名景点,白居易也因此和庐山永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恐怕是白居易当年在此赏花吟诗时所未曾料到的,九泉有知,他该为此而感到欣慰吧。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2
大家们!我们现在去游览庐山锦绣谷景区。锦绣谷位于庐山西北部,花径湖畔,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的作用,锦绣谷这块开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与平底陡壁的幽谷。“春时发英百千种,灿烂知识,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馈”,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团友们,我们现在所走的步行道,是1979——1980年开辟的游览道路,全长有2500多米。锦绣谷,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蹄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的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优美的传说。加之谷内时有云雾聚落,古道九十九盘宛若天梯,更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我们沿着游步道将依次游览天桥、险峰、采药石、人头石、谈判台、竹林寺、仙人洞等。 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桥。请朝左前方看,一块峭立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就是“天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的大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这里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 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
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友谅,坐骑都尸体 撞上朱元璋的马尾马了,忽然一个惊天霹雳,雷迅捷隆隆,天昏是暗,出现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云散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 锦绣谷春夏看花和云,秋冬观石和树。锦绣谷中奇花繁多,四季不断。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首推“瑞香花”。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瑞香产于庐山,原名“睡香”。相传古代有一僧人昼寝岩下,梦中但闻异香酷烈,觉而寻之,故名。后人惊奇,认为是瑞祥之兆,改名“瑞香”。锦绣谷中花的分布数量最多的花是“云锦杜鹃”。“云绣杜鹃”是石楠科常灌木,花呈淡红色,桃红色等。春暖花开时,花红巧舞,灿烂若锦,取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锦上添花”之意,亦称“云锦花”。在《庐山志植物目》 ,正式称之为“云锦杜鹃”。
天上有竹林,地上有少林。地上的少林寺,我们可以见到。可天上的竹林寺,有谁见过?真是有心难见竹林寺,无意常遇仙客来。相传竹林寺就隐藏在这山谷之中,每当风云变幻的时候,还能闻听到从竹林寺中传出的钟鼓之声,也有机会看见云端的影子。据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和身患疾病时都会得到庐山竹林寺的神仙和尚周巅仙的帮助,多次化险为夷。为感谢救命恩人,朱元璋得天下后,派人到庐山来寻找竹林寺,可每次来人除了找到这崖壁上高高刻着的“竹林寺”三个大字外,。别无所获,为此,后人就把“竹林寺”称为“天上的寺院”。 朋友们,我们不知不觉来到誉海内外的仙人洞。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洞高七米,深达一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 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他始终象有人在调度一样,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清澈甘甜,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一滴泉”。
仙人洞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苍苍,颇有远离尘世之感,所以, 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洞中修炼,直至成仙,所以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雕像。 仙人洞的左侧是一座道观——老君殿,香火颇为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与石上上方分别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隙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拨云破雾,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1960年毛泽东同志曾题“七绝”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沿,无限风光在险峰。” 1、从地质学上说,锦绣谷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第四纪冰川的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壁的幽谷。
2、在锦绣谷观赏庐山云雾最佳处是哪一个景观? 答:鹰嘴石。
3、仙人洞有多高、多深、岩洞又叫什么名字? 答:高7米,深14米,又名佛手岩。
4、请按虚实结合的方法,讲解锦绣谷第一景——天桥 答:实——入谷左前方有一块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60多米,故称“天桥”。虚——相传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朱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金光闪烁,一条金龙白天而降,变成了一座石桥,朱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坐骑都快撞上朱的马尾巴了,忽然一个霹雳将石桥击断,即成现的景观。
5、从锦绣谷至仙人洞的主要景观有那些? 答:天桥、险峰(书经崖、小舍身崖)、采药石、人头石、访仙亭、竹林寺、仙人洞、蟾蜍石(“纵览云飞”、“豁然开朗”)等。
6、在锦绣谷看花主要是哪个季节?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和分布数量最多的花分别是什么? 答:看花主要在春夏季。最富传奇色彩的花是瑞香花,又名睡香,分布数量最多的花是云锦杜鹃,又名云锦花。
7、请说说李时珍与庐山锦绣谷的关系。 答:李时珍是明代著名药物学家,他多次带着徒弟、儿子上庐山锦绣谷采药。谷中彩药石是他们采药和分捡药材的故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部药典中就收录了十多种采自锦绣谷中的草药,其中就有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睡香”,也称瑞香。
8、“南坠庐山当书案”是一句古诗,它的描写与庐山哪一个景最相符,如何解释? 答:与书经崖相符。我们走下险峰后,回头望险峰崖层就象堆在书桌上的本本书,书桌《案》当然就是整个庐山,这些“书”仿佛是从蓝天上附落庐山的。其中这句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到庐山隐居读书讨论学问的习惯。
9、锦绣谷和仙人洞有许多跟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事迹,请说出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 答:李时珍、朱元璋、陈友谅、周颠仙、蒋介马、马歇尔、毛泽东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朋友,离“飞来石”不远,就是著名的“白司马花径”。现在,我们要去“白司马花径”游览。
“白司马”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要说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知道的人就太多了,白司马就是白居易,“司马”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就是今天九江的官职,白司马花径与白居易有紧密的联系。
啊,看,一个多么美丽的湖出现在我们面前,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如琴湖”,她的形状很象一把提琴,美国一位记者就写道,: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小提琴镶嵌在庐山的怀抱中。湖的名字还有另一重含义,清澈的泉水从青山、密林中淌来,汨汨流淌的声音清脆动听,如同琴声一般,湖旁的石块上就刻有“如琴可听”4个大字。如琴湖真美,有了湖,环湖的青山就显得更加雄伟,更加精神;有了山,湖水才显得更加妩媚,更加娇柔。山水相依,就象阴和阳一样不可分离。如琴湖建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它是白司马花径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琴湖与第四纪冰川也有密切关系,飞来石是冰川运动的产物,如琴湖也是冰川运动的产物,蓄水的巨大凹地地质学上叫做“冰窖”,是储冰的地方,冰雪融化后,便形成了巨大的凹地。
现在我们来看花径石门。石门横额刻着“花径”两个大字,两边石柱上刻着:“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右边石柱上一侧还刻有“白乐天咏桃花处”。这座石门建于1929年,是由题写横额、对联的李凤高和著名诗人陈三立等人筹资兴建的,和石门一起修建的还有花径亭、景白亭。这一组建筑初步奠定了“白司马花径”这个著名景点的基础。
我们先来说说白居易在此咏桃花、写诗的故事。白居易是公元815年被贬到九江来司马的。在此之前,他在京城长安陪伴皇帝的太子读书,向太子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当时唐朝已处衰败时期,宦官专权,统治十分黑暗残暴。815年元月的一天早上,上朝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分别被人刺死、刺伤,朝野震惊。白居易当时是“东宫宫官”,按朝规是不许过问朝廷之事的,但他按捺不住极度的悲愤,当即向皇帝上书,要求立即追捕凶手,严查幕后指使人。早就对白居易喜欢仗义执言极为不满的宦官抓住这个把柄,向皇帝进谗言,说朝廷大臣们尚未上书,他这个明文规定不许过问朝政的人倒先来上书,是明显的对朝规的蔑视,也就是对皇帝的不尊。皇帝大怒,当即下旨,将白居易贬为江夏刺史,逐出京城。皇帝还不消怒,又追加圣旨,将还在路途中的白居易再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司马”是个毫无实权的小官。
白居易在江州,心情十分郁闷。第二年的初夏时节,他上庐山游览,住在大林寺,大林寺就在如琴湖的旁边,现在已毁坏了。他看见大林寺旁的山坡上,一大片桃花刚刚盛开,十分美丽,而此时,山脚下的春花早已凋谢了。白居易又惊又喜,不由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通过山下春花已尽、山上桃花刚刚盛开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埋怨山下春天走得太快、没想到在庐山又遇见春天的喜悦心情。
白居易咏庐山桃花诗很快流传开来,很多人慕名前来庐山大林寺欣赏桃花,这里也慢慢被人叫做“白司马花径”。清朝诗人查慎行公元1698年上庐山游览,在游记中写道:“上大林寺,乐天先生曾游此见桃花,今犹称白司马花径”。由此可见,“白司马花径”之称由来已久了。但是清朝之后,大林寺逐渐衰败,桃林也无人管理,桃树渐渐衰老、枯死,游人也越来越少,白司马花径也慢慢被人冷落、遗忘了。
白司马花径的重新兴旺,和一块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被发现有密切关系,这块巨石现在收到精心保护。现在我们去看这块石刻,再接着讲花径的故事。
我们现在来到花径亭,亭子底部就是刻有“花径”二字的巨石。1929年5月的一天,在庐山居住的文人李凤高与朋友一行在此游览,发现路旁一块被石工挖出的巨石上有字,马上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是“花径”两个正楷大字,可惜边款已被毁坏,无法确定题刻者是谁。李凤高请来居住在庐山的大诗人陈三立、大学者吴宗慈等人一起商讨,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白居易的手迹,也可能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在此赏花吟诗而题刻的,不管哪种结论,都与白居易有紧密关系。他们立刻筹资将这块石刻买下,并在石刻上建亭加以保护,还在旁边建了一座景白亭,亭前立有石碑,碑文由陈三立撰写,吴宗慈书写,详细记述“花径”石刻被发现、众人筹资建亭、重振白司马花径的过程,并在路口建了石门。至此,冷落已久的白司马花径又逐渐兴旺起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巨资对白司马花径重新进行规划、整修,建立了花卉区、岩石园、花房、桃林等,使白司马花径成了庐山一个游人必至的著名景点。1987年,又新建了白居易草堂,草堂内陈列着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图片及字画,并在草堂前立了白居易塑像,使花径公园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后人对白居易在九江、庐山贬居三年生活的了解,更好地表达和寄托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追思和怀念。
庐山的桃花引出了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又造就了一个著名景点,白居易也因此和庐山永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恐怕是白居易当年在此赏花吟诗时所未曾料到的,九泉有知,他该为此而感到欣慰吧。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4
大家们!我们现在去游览庐山锦绣谷景区。锦绣谷位于庐山西北部,花径湖畔,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的作用,锦绣谷这块开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与平底陡壁的幽谷。“春时发英百千种,灿烂知识,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馈”,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团友们,我们现在所走的步行道,是1979——1980年开辟的游览道路,全长有2500多米。锦绣谷,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蹄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的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优美的传说。加之谷内时有云雾聚落,古道九十九盘宛若天梯,更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我们沿着游步道将依次游览天桥、险峰、采药石、人头石、谈判台、竹林寺、仙人洞等。 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桥。请朝左前方看,一块峭立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就是“天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的大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这里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 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
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友谅,坐骑都尸体 撞上朱元璋的马尾马了,忽然一个惊天霹雳,雷迅捷隆隆,天昏是暗,出现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云散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 锦绣谷春夏看花和云,秋冬观石和树。锦绣谷中奇花繁多,四季不断。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首推“瑞香花”。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瑞香产于庐山,原名“睡香”。相传古代有一僧人昼寝岩下,梦中但闻异香酷烈,觉而寻之,故名。后人惊奇,认为是瑞祥之兆,改名“瑞香”。锦绣谷中花的分布数量最多的花是“云锦杜鹃”。“云绣杜鹃”是石楠科常灌木,花呈淡红色,桃红色等。春暖花开时,花红巧舞,灿烂若锦,取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锦上添花”之意,亦称“云锦花”。在《庐山志植物目》 ,正式称之为“云锦杜鹃”。
天上有竹林,地上有少林。地上的少林寺,我们可以见到。可天上的竹林寺,有谁见过?真是有心难见竹林寺,无意常遇仙客来。相传竹林寺就隐藏在这山谷之中,每当风云变幻的时候,还能闻听到从竹林寺中传出的钟鼓之声,也有机会看见云端的影子。据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和身患疾病时都会得到庐山竹林寺的神仙和尚周巅仙的帮助,多次化险为夷。为感谢救命恩人,朱元璋得天下后,派人到庐山来寻找竹林寺,可每次来人除了找到这崖壁上高高刻着的“竹林寺”三个大字外,。别无所获,为此,后人就把“竹林寺”称为“天上的寺院”。 朋友们,我们不知不觉来到誉海内外的仙人洞。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洞高七米,深达一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 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他始终象有人在调度一样,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清澈甘甜,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一滴泉”。
仙人洞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苍苍,颇有远离尘世之感,所以, 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洞中修炼,直至成仙,所以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雕像。 仙人洞的左侧是一座道观——老君殿,香火颇为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与石上上方分别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隙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拨云破雾,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1960年毛泽东同志曾题“七绝”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沿,无限风光在险峰。” 1、从地质学上说,锦绣谷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第四纪冰川的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壁的幽谷。
2、在锦绣谷观赏庐山云雾最佳处是哪一个景观? 答:鹰嘴石。
3、仙人洞有多高、多深、岩洞又叫什么名字? 答:高7米,深14米,又名佛手岩。
4、请按虚实结合的方法,讲解锦绣谷第一景——天桥 答:实——入谷左前方有一块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60多米,故称“天桥”。虚——相传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朱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金光闪烁,一条金龙白天而降,变成了一座石桥,朱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坐骑都快撞上朱的马尾巴了,忽然一个霹雳将石桥击断,即成现的景观。
5、从锦绣谷至仙人洞的主要景观有那些? 答:天桥、险峰(书经崖、小舍身崖)、采药石、人头石、访仙亭、竹林寺、仙人洞、蟾蜍石(“纵览云飞”、“豁然开朗”)等。
6、在锦绣谷看花主要是哪个季节?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和分布数量最多的花分别是什么? 答:看花主要在春夏季。最富传奇色彩的花是瑞香花,又名睡香,分布数量最多的花是云锦杜鹃,又名云锦花。
7、请说说李时珍与庐山锦绣谷的关系。 答:李时珍是明代著名药物学家,他多次带着徒弟、儿子上庐山锦绣谷采药。谷中彩药石是他们采药和分捡药材的故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部药典中就收录了十多种采自锦绣谷中的草药,其中就有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睡香”,也称瑞香。
8、“南坠庐山当书案”是一句古诗,它的描写与庐山哪一个景最相符,如何解释? 答:与书经崖相符。我们走下险峰后,回头望险峰崖层就象堆在书桌上的本本书,书桌《案》当然就是整个庐山,这些“书”仿佛是从蓝天上附落庐山的。其中这句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到庐山隐居读书讨论学问的习惯。
9、锦绣谷和仙人洞有许多跟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事迹,请说出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 答:李时珍、朱元璋、陈友谅、周颠仙、蒋介马、马歇尔、毛泽东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5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你们游庐山的导游。我叫陈可心,大家可以叫我小可,也可以叫我陈导游。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诗人苏轼没有揭开庐山的真面目,今天,我就带大家揭开庐山的神秘面纱吧!
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庐山位于九江市的南边,面积320平方公里,总共有99座山峰,其中最高的山峰是汉阳峰,汉阳峰海拔 1474米。 这座山为什么叫作庐山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后来他们得道成仙,人去庐空,所以这座山叫作庐山。庐山自古以来有着“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庐山还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因高,气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庐山一般都是大雾天。
现在,就去看一看庐山的瀑布吧!庐山有22条瀑布,著名的又被大诗人李白描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开先瀑布,它位于庐山的秀峰景区,而且庐山顶上有第一奇观之称的三叠泉瀑布,还有新开发的大口瀑布,九奇峰的彩虹瀑布……由于山中沟谷纵横,雨水充沛,常常是“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看完了瀑布,接下来就去东林寺参观一下吧!公园391年,佛教领袖慧远建立了东林寺。东林寺是我国最早的寺庙园林。慧远大师在庐山活动了36年,创建了净土佛门,使庐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到了宋代,庐山上的寺庙多得达到了36座。经过了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经形成了一山兼具五教的罕见现象。
庐山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我国十六名山之一。请大家在游玩过程中注意保护风景区的环境。庐山永永远远地恭候各位的再次光临,谢谢各位!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6
各位旅客:
大家好!庐山欢迎您。我很高兴成为你的向导!我叫黄鑫。请叫我黄啸。
庐山雾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的云有时朦胧,更多时候是涌进来,让人摩拳擦掌,难以分辨东南西北。所以苏轼感叹自己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庐山每年平均有192天的雾,雾和雾常年多变。在山里,当你碰巧遇到大雾,看不到周围的美景时,不要后悔,这是庐山的馈赠!
你知道庐山的名字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吗?相传周为王时,匡肃先生在庐山学仙。朝廷得知后,周天子再三请他出来相助,匡肃却连连回避,潜入深山。后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有人说他成了神仙,所以人们把他寻仙的地方叫做“仙家”。因为神仙姓匡,所以也叫匡山或匡路。到了宋朝,为了避开赵匡胤的诗,它被改名为庐山。
庐山的奇观我说不完,看不够。现在,请欣赏庐山的美景!但是,请不要乱扔垃圾,去危险的地方!祝大家旅途愉快!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7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去庐山。庐山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神秘的云;有瀑布,往下流三千英尺;还有阴暗的树林...离庐山风景区还有一个小时。请休息一下。
现在我们在庐山风景区。请下车。大家都知道一年365天,庐山300天多云,只有60天没有云。宋代苏轼曾在庐山赛林集的墙上写下“题西林壁”:“以林侧为峰,远近不同。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这座山上。”站在庐山脚下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山上的云。
现在我们要去壮丽的三迭泉,要走4000多步。请不要落后。现在三迭泉,著名诗人李白曾在此游玩,留下一首诗——《望庐山瀑布》:“阳光香炉生紫烟,瀑布垂于川前。飞下三千尺,疑是银河陨落九日。”所有人都抬头仰望,瀑布仿佛变成了一个银河,从九天之外落下。听,水的声音像雷声一样隆隆作响。看,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看起来更美。
庐山不仅云雾瀑布美,山林更美。现在,我带你去欣赏庐山的树林。庐山的森林和我们路边的树一样。树上有绿色的果实,秋天变成黑色,落到地上。树上的落叶会飘到地上,他们的脚会像金色的地毯一样柔软。
看完美丽的庐山,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希都能喜欢这座美丽的庐山。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8
各位旅客:
大家好!庐山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当我们爬到山顶时,早没有了夏日的炎热,只觉得凉风爽爽,空气新鲜,鸟语花香,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庐山的景色很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庐山的山真奇啊!千姿百态,形态万千,有的像老人,有的像手指,有的像雄鹰。庐山的山真秀啊!满山都是树,有柏树,还有桦树等,就象一位英俊潇洒的士兵,默默地站在那,保护庐山的美景。庐山的山真险,站在峰顶上,住下一看,山下的景色真是美啊!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低头看山崖,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去山崖。
庐山的天气,也很神秘,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当我们乘坐游览车在山峰上行驶时,东面的山顶上是阳光灿烂,空气宜人,而来到西面的山顶上,却是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吓得我在车上,都不敢往外看。可再经过一座座山头,又是一片阳光明媚,实在是太有趣了。
我们还游览了许多景点,像天桥,锦绣谷,仙人洞,龙着崖等,真是景色迷人,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缭乱。苍山如黛,绿树如盖,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这正是我在乌龙潭的感触。“哗。”响亮悦耳的流水直冲下来,像一匹洁白的丝绸,又如一张晶莹的屏风,简直美丽极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描写庐山瀑布的神奇景色,我们还亲眼目睹了古老的三宝树,游览了神奇的仙人洞,参观了美庐别墅,我看到了庐山的美丽,还知道它是世界名山之一,庐山真美,我爱庐山。
下一次,我还去庐山,领略它那神奇的风景。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9
各位旅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庐山风景区。今天我讲解一下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以北。有一条大河滚滚而下,那就是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南边是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从地形上看,它形成了一河一湖一山的格局。庐山由九十九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峰,但不是最高峰,汉阳山是庐山的最高峰。但是庐山和国内其他名山相比,并不算太高,但是我国有句老话叫山不高,神仙有名。相传殷周之际,有一个叫匡的'人,和几个爱魔法的朋友,到这座山上修行。当时有个周想用它们。他带着人上山找他们,只看到一些废弃的茅草屋,问居民他们的下落。居民们说,这些人已经出现和消失了。因此,他留下了一座山,叫庐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庐山瀑布之一的三叠泉。唐朝李白在这里写过一首诗,就是它飞降三千尺,疑是银河陨落九天。你看,三体拳抛珠溅玉,上下飞舞。如果是雨天,瀑布像愤怒的长龙,冲破蓝天,凌空飞起,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俗话说,不如三体拳,不如庐山之客。恭喜你今天成为真正的庐山游客。
很好!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相信三帝泉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带回去,和家人分享这美丽的风景。谢谢大家!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10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你的韩国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庐山,它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相信你一定很期待!
我们现在在锦绣谷。锦绣谷长约1.5公里,是庐山的著名景点。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就像灿烂的风景,所以它被称为锦绣山谷。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学过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这首诗:“家中一笑,意为天明,可为名山之主。借五湖之利,邀锦绣谷之泉。”
这是黄龙潭。黄龙潭幽深幽静,峡谷中掩映着古树,一股水流顺着岩石流下,银色的瀑布冲击到深绿色的深潭里,不是很好玩吗?有兴趣可以拍照错过,但不要上当。如果你掉进去了,没人能救你!
有仙人洞。洞高约10m,深约10m,深处有泉水滴落,称为“一滴水泉”。洞壁有“洞内玉液”等石刻题字。洞穴中央的“春阳殿”里有一尊吕洞宾石像。据说八仙剑士是来修仙的。大家一定知道:“仙洞生,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这句话,让仙人洞名满天下,让庐山名满天下。
……
嗯,庐山的大多数景点都参观过了。你一定心情很好。别忘了,我们是牛道小试公司的旅行团,下次一定要再来参观,拜托!再见!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篇11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庐山风景区。我叫任燕,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玩庐山的主要景点。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大家知道的著名的电影《庐山恋》,就是在庐山实际拍摄的。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黄龙潭。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淘气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动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生活。后一道人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至今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还镌着“降龙”二字。大家看到的那座雄伟的古代建筑叫黄龙寺,这是古人为纪念那位道人修建的。
大家跟我向前走,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三叠泉,大家知道大诗人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描写三叠泉瀑布的壮丽景观的。三叠泉飞泻而下雷声轰鸣,落差共155米,令人叹为观之。
下面我们来到的地方叫花径,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
大家参观了几个景点,想必一定走累了,现在我带大家来到庐山的中心景点区牯岭休息一会吧。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这里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到了傍晚,整个牯岭镇都被会浓雾笼罩,大家就可以体会一下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庐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这里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幢房,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本书。庐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西庐山风景区导游词





上一篇:家风建设中学生话题演讲稿
下一篇:所有不动产赠与协议书